写于2022年伊始

12月底的某一天,当朋友圈到处都是各大平台的「年度报告」、「年度账单」时,我觉得应该为 2021 这一年写点什么。 但琢磨下来,又觉得这一年跟 2020 一样,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特别诉说的。很多人都说,这是被疫情「偷」走的两年,我也跟很多人一样抱着求稳的心态,在重复了52次几乎一成不变的周循环中过完了我的 2021 。

写点最近的想法吧。

四线小城

元旦假期刚好是广东省考的日子,陪女朋友到老家四线城市去考试,顺便溜达了一圈。说实话,在一线城市待久了,一旦习惯了这里的基础设施,再回到四线滨海小城,难免心理有些落差。这里无论是城市发展、生活便利程度,还是人员素质、做事风格,距离达到一个能让人感到舒适的水平,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
举一个公交系统的例子,这个地方对外来且无车的朋友是非常不友好的,公交班次线路少,信息不准等问题暂且不谈,毕竟作为一个四线小城都可以理解,但是好不容易找对了线路,等了几十分钟,终于搭上了车,司机的态度可能会直接让你对这整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系统产生怀疑。

最近几年一个很火的话题叫做「逃离北上广」,以前还觉得若在一线城市实在看不到希望了,退到老家四线小城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。但当你享受过一线城市的种种规范、效率、素质、质量之后,「逃离」之前恐怕得问问自己能否接受生活上的种种落差了。

那天回去,听到广播播报到达「深圳北站」时,竟然有一点「终于回来了」的感动。

深圳温度

有一种速度叫「深圳速度」。

深圳这两天又有新冠阳性病例了。凌晨发现,一大早相关街道已经开始核酸检测,到了上午,其他街道其他区也开始了大规模全民核酸,很多人都在主动求「签」,每个人都默默地配合。这或许就是这个城市的默契,也是这个城市每一个人内心自发的责任感之所在。很多人都说深圳太过冷漠,其实这只是表象,越是这种时候,温暖越是自在人心。

回顾在深圳的这几年,遇到的每一个人,无论是公司的领导同事,还是街边餐饮奶茶店的店员,无论是快递外卖小哥、还是社区和防疫工作人员,都非常的友好温和。相比在老家靠人脉关系行走,还是更喜欢深圳这种简单纯粹的人际关系。

习惯

鲁迅说「向来如此,便对么」,我说,「向来的习惯,便要一样么」。

昨天看到 何同学的一条微博,说他在养成一种等电梯、等车时什么事也不做的习惯,放弃以往的刷手机行为。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个同事,等电梯时跟我说「大家都在看手机,好无语啊」,他就不喜欢等电梯时刷手机,即使站在那里呆呆地有点尴尬也无所谓。后来我也尝试在碎片时间让自己放空一下,不做无用的信息输入。这确实有一点用,让大脑空转一会,倒也无妨。

公司里似乎每个人中午都要熄灯睡觉,但我向来不习惯每天午睡。于是每到中午饭后,我便跑到室外阶梯去晒太阳,让大脑切换一下思维,也觉得一下子精神很多。

大家的习惯,不一定要成为你的习惯。跳出习惯思维,做点跟别人不一样的。没什么不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