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虚拟机(二)内存模型和对象创建
3968字约13分钟
Java
2018-08-04
运行时数据区域
Java 程序执行的过程中,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划分为如下几个不同的数据区域:
程序计数器(线程隔离)
类似于操作系统里的 PC 计数器,程序计数器可以看做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。
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 Java 方法,这个计数器 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;如果正在执行的是 Native 方法,这个计数器值则为空(Undefined)。
程序计数器的作用
- 字节码解释器通过改变程序计数器来依次读取指令,从而实现代码的流程控制,如:顺序执行、选择、循环、异常处理。
- 在多线程中,程序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线程执行的位置,当线程被切换回来的时候能够知道该线程上次运行到哪儿了。
程序计数器的特点
- 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 Java 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 OutOfMemoryError 情况的区域;
- 是一块较小的存储空间;
- 线程私有;
- 生命周期随着线程的创建而创建,随着线程的结束而死亡。
为什么每个线程都要有一个程序计数器,不能多个线程共享一个吗?
JVM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、分配处理器时间片的方式实现。一个时刻处理器只会执行一条指定。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上次的位置,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单独的程序计数器。
虚拟机栈(栈内存)(线程隔离)
虚拟机栈描述的是 Java 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。
虚拟机栈是由一个个栈帧组成。每个 Java 方法即将执行的时候,JVM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该方法的 局部变量表、操作数、动态链接、方法出口等信息。 每个方法调用都对应了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入栈到出栈的过程。一个方法被调用了,即创建了一个“栈帧”,一个方法返回了,“栈帧”出栈,释放内存。
虚拟机栈的组成
1. 局部变量表(Local Variable Table)
存储方法参数、局部变量(基本数据类型 + 引用对象指针)、方法返回地址。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就完全确定。
2. 操作数栈(Operand Stack)
进行运算的地方
3. 动态链接
.Class文件中有很多符号引用,一部分在类加载的时候转化为直接引用(称为静态链接),另一部分在每一次运行期间转化为直接引用,这部分被称为动态链接。
什么是符号引用和直接引用?
符号引用是无歧义的可以定位到这个目标的字面量。在编译时,java类并不知道所引用的类的实际地址,因此只能使用符号引用来代替。而直接引用可以理解为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。
在类加载的链接(的解析)阶段,符号引用被转换为直接引用。
4. 方法出口
当一个方法执行的时候,只有两种可以退出方法的方法。第一种是JVM碰到任意一个方法返回的字节码指令,被称为正常完成出口。另一种是在执行方法中抛出异常并且未对异常进行处理,被称为异常完成出口。方法退出的时候相当于把栈帧出栈。
虚拟机栈的特点
- 局部变量表随着栈帧的创建而创建,其大小在编译时期就已确定,创建时直接分配该大小的空间。方法运行过程中,局部变量表大小并不会改变;
- 每个线程都有各自的Java虚拟机栈。生命周期随着线程的创建而创建,随着线程的结束而死亡。
StackOverFlowError 和 OutOfMemoryError
虚拟机栈会抛出两种异常:
- StackOverFlowError: 表示当前线程申请的栈超过了事先定好的栈的最大深度,但内存空间可能还有很多。
- OutOfMemoryError: 当线程申请栈时发现栈已经满了,而且内存也全都用光了。
本地方法栈(线程隔离)
和Java虚拟机栈的作用类似,区别是:该区域服务的是 native 方法,而不是 Java 方法。
什么是本地方法?(Native方法)
Native 方法指的是 java 代码调用非 java 代码的接口。在 Java 中,被 native
关键字修饰的方法称为 Native 方法,Native 方法只在 Java 中声明,而具体实现是由其他编程语言实现的(比如C/C++)。
JVM 如何让 Native 方法跑起来?
我们知道,当一个类第一次被使用到时,这个类的字节码会被加载到内存,并且只会加载一次。在这个被加载的字节码的入口维持着一个该类所有方法描述符的list,这些方法描述符包含这样一些信息:方法代码存于何处,它有哪些参数,方法的描述符(public之类)等等。
如果一个方法描述符内有 native
,这个描述符块将有一个指向该方法的实现的指针。这些实现在一些DLL文件内,但是它们会被操作系统加载到 java 程序的地址空间。当一个带有本地方法的类被加载时,其相关的DLL并未被加载,因此指向方法实现的指针并不会被设置。当本地方法被调用之前,这些DLL才会被加载,这是通过调用 java.system.loadLibrary()
实现的。
堆内存(线程共享)
堆是用来存放对象的内存空间,几乎所有的对象都存储在堆中。
从回收内存的角度看,堆内存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:新生代、老年代。新生代又可被分为:Eden、From Survior、To Survior。不同的区域存放具有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。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,从而更具有针对性,更高效。《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》第三版提到,堆内存中的无论哪个区域,存放的都只能是对象的实例,将堆内存细分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回收或分配内存。
堆的特点
- 堆内存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;
- 堆内存是所有线程共享的;
- 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;
- 堆的大小既可以固定也可以扩展,但主流的虚拟机堆的大小是可扩展的,因此当线程请求分配内存,但堆已满,且内存已满无法再扩展时,就抛出 OutOfMemoryError。
方法区(线程共享)
方法区用于 存储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、常量、静态变量、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。虽然 Java 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,但是它却又一个别名叫做 Non-Heap(非堆),目的是与 Java 堆区分开来。
方法区中的信息一般需要长期存在,而且它又是堆的逻辑分区,因此以前人们用堆的划分方法,喜欢把方法区称为永久代,但是永久代和方法区其实并不等价。只不过说为了方便像管理堆内存一样管理方法区,HotSpot虚拟机采用了永久代的方式来实现方法区。
到了 JDK 8 ,永久代的概念被放弃了。以前放在永久代的字符串常量池、静态变量等,被搬运到了在本地内存中实现的元空间(meta space)里面。
总的来说,方法区是Java虚拟机规范里的一个概念定义,而永久代和元空间是两种具体实现方式。
方法区的特点
- 所有线程共享;
- 内存回收效率低:方法区中的信息一般需要长期存在,回收一遍内存之后可能只有少量信息无效。对方法区的内存回收的主要目标是: 对常量池的回收 和 对类型的卸载。
运行时常量池
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。方法区就是借助运行时常量池来存储常量的。
一般我们声明常量的方式是:
public class A{
public static final double PI = 3.1415926;
//...
}
这个类被编译后便生成class文件,这个类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这个class文件中。当这个类被Java虚拟机加载后,class文件中的常量就存放在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。
而且在运行期间,可以向常量池中添加新的常量。如:String类的 intern() 方法就能在运行期间向常量池中添加字符串常量。当运行时常量池中的某些常量没有被对象引用,同时也没有被变量引用,那么就需要垃圾收集器回收。
直接内存
直接内存是除Java虚拟机之外的内存,但也有可能被Java使用。
在NIO中引入了一种基于通道和缓冲的IO方式。它可以通过调用本地方法直接分配Java虚拟机之外的内存,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Java堆中的DirectByteBuffer对象直接操作该内存,而无需先将外面内存中的数据复制到堆中再操作,从而提升了数据操作的效率。
直接内存的大小不受Java虚拟机控制,但既然是内存,当内存不足时就会抛出 OutOfMemoryError
对象的创建过程
当虚拟机遇到 new 指令时,就会创建一个对象。创建的过程大致为:检查常量池 - 检查类是否被加载 - 准备内存大小 - 划分空间 - 初始化
1.检查静态常量池
静态常量池(constant_pool)指的是在编译期被确定,并被保存在已编译的 .class文件 中的一些数据。它包括了类、方法、接口等中的常量、字符串常量、符号引用。
虚拟机遇到 new 指令时,首先会检查常量池是否有表示该类的符号引用,若没有说明还没被classloader加载,则先进行类的加载、链接、初始化。
2.检查是否已经被JVM加载
找到符号引用后,虚拟机检查该符号引用所代表的类是否已经被类加载器加载。若还没有,先将该类的 .class 文件加载进方法区。
3.准备所需的内存大小
JVM在一个类被加载进方法区的时候,就知道该类生产的每一个对象所需要的内存大小。JVM将准备这个对象所需的内存。
为什么类加载完毕后就可以确定该类对象的大小?
不同的虚拟机,对象在内存中的布局略有不同。以 HotSpot虚拟机为例,对象在内存中可以分为三部分:对象头(Obejct Header)、实例数据(Instance Data)、对齐填充(Padding)。
对象头官方叫做 Mark Word,用于存储对象自身的运行时数据(hashcode、GC age等)和指向方法区对象类型数据的指针(如果是数组还有数组大小)。为了节省空间,这个对象头(32bit或64bit)的存储空间是复用的。它有一个标志位,01时表示未锁定,存储hashcode、GC age等,00时表示轻量级锁定,10时表示重量级锁定,11是GC标记,01时是可偏向。不同标志位下这 32bit 存储的东西也都不一样。
实例数据就是我们程序代码中定义的各种类型字段。一般从父类继承的变量会出现在子类之前,相同宽度(如long和double)的会出现在一起。
对齐填充没有实际意义。因为 HotSpot 虚拟机的自动内存管理系统规定对象的起始地址必须是 8 字节的整倍数,所以当没有对齐时,就用对齐填充来补上。
从对象的内存布局中可以看到,一个对象所需的所有数据,都是完全可以被统计的,因而类加载完毕后,虚拟机也就知道了该类对象所需的内存空间了。
4. 划分空间
知道应该为这个类划分多少内存空间后,虚拟机于是从堆中划分一块对应大小的内存空间给新的对象。划分的方式有 指针碰撞 和 空闲列表 两种。
如果堆是规整的,一边是分配过的内存,一边是空闲内存,那只要在中间用一个指针隔开,为新对象分配内存时,指针往后移动相应的空间距离即可。这种划分方式叫指针碰撞。
如果堆不是规整的,虚拟机就必须维护一个列表,记录堆中哪些空间是可用的。这种划分方式叫空闲列表。
虚拟机采用哪种划分方式取决于堆是否规整,堆是否规整又取决于垃圾回收算器是否带有压缩整理功能。
5. 初始化
划分完内存空间之后,虚拟机会为对象中的成员变量赋上初始零值(例如 int 初始化为 0)。之后,为对象设置其对象头中的信息(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、对象的hashcode、对象的GC分代年龄等)。
至此,站在虚拟机的角度,new指令已经执行完毕,一个新的对象已经产生。但是站在程序员的角度,对象创建才刚刚开始。因为<init>
方法还没有执行,所有字段都还为零。紧接着new指令之后,通常会执行<init>
方法,即调用对象的构造函数,根据程序员的需要,进行应用程序角度的初始化。
引用类型如何访问对象
Java程序通常都是在方法中声明一个引用类型(引用存放在Java方法栈上),然后通过引用来操作堆内存里的具体对象。引用可以有两种访问对象的方式。
句柄访问方式
堆中需要有一块叫做“句柄池”的内存空间,用于存放两个指针,一个指针指向堆中对象实例数据,另一个指针指向方法区中对象类型数据。
引用先找到句柄,再根据句柄中对象指针所指的地址再去访问对象。
直接指针访问方式
引用直接存放对象的地址。这种方式省去了句柄“转发”。但堆中必须有一种方式,让我们能够去访问方法区的中对象类型数据。
HotSpot虚拟机采用什么方式
HotSpot采用直接指针方式访问对象。因为它只需一次寻址操作,从而性能比句柄访问方式快一倍。但它需要额外的策略存储对象在方法区中类信息的地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