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Python中的函数式编程

1816字约6分钟

Python

2018-05-13

Java简明笔记(九)中就提过函数式编程的概念,由于最近要用到 Python 的高阶函数,所以这一篇以 Python 为例,重新体会一下函数式编程的思想。


高阶函数概念

在 Python 中,abs(-10)用于取绝对值, 其中,-10 是参数,abs 是函数本身,abs()才是函数调用。我们可以把函数本身作为变量,赋值给另一变量。

如假设我们定义f = abs,现在,f(-10)abs(-10) 完全一样。

既然函数本身可以作为变量赋值,那么它就可以作为参数,传给另一个函数。 如

def add(x, y, f):
    return f(x) + f(y)

f = abs
add(-5, 6, f)

当我们调用 add() 的时候, 把函数f本身传递了进去。

像这样,如果有一个函数,它可以接收另一个函数作为参数,这种函数就称之为高阶函数(Higher-order function)


Iterable 和 Iterator

可以直接作用于 for 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(Iterable)

可以被 next() 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(Iterator)

Python的 Iterator 对象表示的是一个数据流,Iterator对象可以被 next() 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数据,直到没有数据时抛出 StopIteration 错误。

可以把这个数据流看做是一个有序序列,但我们却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长度,只能不断通过 next() 函数实现按需计算下一个数据,所以 Iterator 的计算是惰性的,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个数据时它才会计算。

list、dict、str等数据类型不是 Iterator,因为他们的长度是可知的。


Python内置的高阶函数

map

map 函数接收两个参数,一个是函数,一个是Iterable。返回一个Iterator

举个例子:

def pow(x):
    return x*x;

r = map(pow, [1,2,3,4,5])
print(list(r))

输出

[1, 4, 9, 16, 25]

[1,2,3,4,5] 是一个可迭代对象,map会将函数pow分别作用于其中的每一个元素。结果r是一个Iterator

reduce

reduce函数能把结果继续和序列的下一个元素做累积计算。结果就是计算的结果。

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

def sum(x, y):
    return x+y


r = reduce(sum, [1, 2, 3, 4, 5])
print(r)

输出

15

reduce的执行过程:

  1. 1+2,结果为3
  2. 3+3,结果为6
  3. 6+4,结果为10
  4. 10+5,结果为15

filter

filter()函数用于过滤序列。和map()类似,filter()也接收一个函数和一个序列。

但是filter()把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于每个元素,然后根据返回值是 True 还是 False 决定保留还是丢弃该元素。其作用是筛选。

filter()返回的也是一个Iterator

def is_odd(n):
    return n % 2 == 1


r = filter(is_odd, [1,2,3,4,5])
print(list(r))

输出:

[1, 3, 5]

sorted

在 Java 中,我们对一个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,那么它就有了默认的比较方法。但是我们有时候要自己定义比较的方式(比如String默认是根据首字母来比较,而我们现在想比较的是字符串的长度),就必须得实现 Comparator 接口的 compare 方法了。

在 Python 中, sorted()函数提供了默认的排序方法,但也支持自己定义,只需要指定第二个参数。

比如,按绝对值比较

# 默认比较
sorted([36, 5, -12, 9, -21])

# 按绝对值比较
sorted([36, 5, -12, 9, -21], key=abs)

怎么实现的呢?实际上,是先对[36, 5, -12, 9, -21]进行key=abs操作,先生成一个key列表[36, 5, 12, 9, 21],然后对key所对应的value进行 sorted()操作。所以最终的输出还是原始数字。

下面的例子为忽略大小写按首字母排列字符串

sorted(['bob', 'about', 'Zoo', 'Credit'], key=str.lower)

sorted还支持第三个参数,reverse=True 即可将结果反转。


返回函数

在 Python 高阶函数中,可以把函数作为结果值返回。

def lazy_sum(*args):
    def sum():
        ax = 0
        for n in args:
            ax = ax + n
        return ax
    return sum

当我们调用 lazy_sum() 时,返回的是 sum 函数本身,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据类型。

闭包

在函数中定义另一函数,内部函数可以引用外部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变量。当外部函数返回内部函数时,相关的参数和变量都保存在返回的内部函数中。这种程序结构,称为闭包

vczh:闭包不是“封闭内部状态”,而是“封闭外部状态”。一个函数如何能封闭外部状态呢?当外部状态的 scope 失效的时候,还有一份留在内部状态里面。


匿名函数

在使用 map() 函数的时候,我们传入一个函数参数和一个Iterable。我们还要特地去定义传入的函数,比如:

def f(x):
    return x * x

map(f(x), 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])

我们可以使用 lambda 表达式,直接表示 f(x) ,而不用特地去定义。

map(lambda x: x * x, 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])

这就是匿名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用法。


装饰器(Decorator)

函数对象

在 Python 中,函数是对象,可以赋值给变量

def now():
    print("2018-05-17")

myfun = now

# 可以通过 __name__ 属性获取函数的名字
now.__name__
myfun.__name__

装饰器

现在,我们要在调用 now() 函数前,执行日志打印,但又不希望修改 now() 函数的内容。这时候可以用装饰器(Decorator)

在代码运行期间动态增加功能的方式就是 Decorator,本质上 Decorator 就是一个返回函数的高阶函数。

def log(func):
   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       print('call %s():' % func.__name__)
        return func(*args, **kw)
    return wrapper

def now():
    print('2018-05-17')

now = log(now)

now()

我们把 now() 函数作为参数,传给 log() 函数,然后log() 函数返回一个内部函数 wrapper。 而 wrapper 在返回前打印了日志,然后返回了传进去的 now() 函数。

现在, now 这个变量保存了 wrapper() 函数。(注意:wrapper并没有执行,只是保存了状态)

最后,我们调用 now()now() 执行刚刚保存的 wrapper() ,也就是打印日志,然后返回 now() 本身,也就是打印2018-05-17

所以,我们最后看到的结果是:

call now():
2018-05-17

这就实现了我们想要的功能:在调用 now() 函数前,执行日志打印。

事实上,为了方便,我们可以用 @log 来修饰函数 ,如

@log
def now():
    print('2015-3-25')

等同于

def now():
    print('2018-05-17')

now = log(now)

用装饰器装饰过后的函数, __name__ 会变成装饰函数的内部函数,以这个例子为例, now.__name__now 变成了 wrapper。所以我们要在装饰器函数里把原始函数的 name 属性复制到 wrapper() 内部函数中。

你可能马上想到用wrapper.__name__ = func.__name__,事实可以直接@functools.wraps(func)

一个完整的Decorator:

import functools

def log(func):
    @functools.wraps(func)
   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       print('call %s():' % func.__name__)
        return func(*args, **kw)
    return wrapper